

大自然及植物是我們生活當中的缺一不可分割之必然資產之一,在周邊環境中不難發現,每天與我們互相緊密連結地一起成長,是我們之間的橋樑。
早前,朋友家鴻參加一個「玻璃盆景工作坊」,並在群組中分享他的製成品「童年美好回憶」的玻璃盆景之相片,令到身為註冊園藝治療師的我感到心潮澎湃,覺得植物的力量是無可挑剔,故我在此特別分享園藝治療工作的感受,以及朋友家鴻參與工作坊的感受,有望加強大家更深一步認識及接觸植物,提高身心靈健康,感受悅樂和福澤。
在工作性質層面來說,不少人士及朋友均會誤解園藝治療及其目的/用途,他們認為園藝治療只局限於身體/心理/生理疾病患者或身體/心理/生理障礙人士,而且也認為園藝治療的內容過程與園藝內容過程是類似或完全相同,園藝治療等同園藝。我相信並認同兩者的理念皆為以植物作為媒介,只是重點是在於導師所演繹的教學方法及演示方式。
我會因應環境情況、服務對象的需要及其能力等而訂定合適的目標及主題內容,並以園藝治療的手法作為介入點,達致不同的效果。園藝治療為輔助治療,主要以人為本,着重參與過程,任何人士均可參與,不限背景、年齡及身體/心理/生理情況。
在過程中,我會同步學習並輔助參加者透過園藝參與、探索及發現自己的潛能,並善用其特質實踐情感交流,從中感受不同的個人特性如活力、趣味、提升、轉變等,發揮無限創意的能力,享受非一般的獨特悠閒體驗,回饋自己、他人及日常生活。
園藝治療之效益如下﹕
- 舒緩壓力
- 加強滿足感
- 提高耐性
- 改善溝通表達能力
- 增強專注力
- 發揮創意等……
以下為實務例子﹕
(一)照顧植物 | 在照顧過程中,參加者必須於每天悉心觀察它的生長狀況及變化,學習如何悉心照顧,有助促進個人成長,提升自我成就感。 |
(二) 組合盆栽製作 | 在製作過程中,參加者可發揮創造力,按植物的高度、盆栽容器的尺寸大小等而構思及設計合適的組合盆栽。完成作品可令參加者帶來滿足感,亦能持續照顧植物,有助提升成功感。 |
請欣賞以下的以往參加者之作品,謝謝。




除此之外,我亦特別邀請朋友家鴻並向他提出不同的問題,讓他可以分享他參與工作坊的深刻感受。
家鴻參加玻璃盆景工作坊的感受﹕ 從前,我在一個廉租的屋村長大,父母常出外工作,經常把我和弟妹獨留在家中,小時候已經懂得欣賞小世界大宇宙,直至中學階段,便開始嚮往盆栽或種植。 參與過程中,讓我回憶起童年的歲月,感覺靜心,好像作書畫時一樣的內心平靜。 我欣賞的地方是每位同學的創意都不相同。除了能夠欣賞自己的作品外,亦更加欣賞別人的作品。 我認為自己有進步的空間,因為以前的我是一個要求很高又很執着的完美主義者。現在,我隨心而發,製作玻璃盆景的時候,我聽到或看到什麼後便立刻去做,沒有一個預設的要求。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
在家鴻所分享的感受中,你們會發現他參加工作坊前後,均是不一樣的感受,可謂令人相當鼓舞。
如有機會,我歡迎大家來參加由我帶領的園藝治療工作坊/活動,期望為大家帶來新潮流的植物療癒體驗,一同感受嘗心悅目又暖意洋溢的悅樂和福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