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下的早午晚

COVID-19 疫情持續,一日三餐自家煮差不多一年,為了令家人吃得健康,堅持選擇更多健康有機食材,菜式看似簡單,多菜少肉,實際上各式各樣不同顏色的蔬菜,彩椒、西蘭花、南瓜、蘿蔔、茄子…… 糙米、紅米、雜穀米…… 全數出動!

早餐由自家製黑粿麥包開始,配上牛油果炒蛋,再來一杯黑咖啡便是我的最愛組合。

不過同一款早餐總不能每天都吃一樣,這時我便會在配搭上作變化。今天吃了黑粿麥包配牛油果炒蛋,明天便會吃黑粿麥包配火箭菜碎蛋沙律。包類不變,烤一個麵包可能可以吃上三天,三天吃同一款包的基礎上配搭不同的配料或吃法。

吃不完的麵包,可以把它放進冰格,要吃時用焗爐翻熱便能使它變回像新鮮出爐的一樣。

午/晚餐則會以糙米飯、烏冬或蕎麥麵作主食;配一種肉類,肉類可以是豬、牛、雞或魚;再加上不能缺少的蔬菜,我最常煮的是炒雜菜,因為一次可以吃到不同顏色的蔬菜。一頓基本的午餐/晚餐便完成,豐富而營養均衡。

追求快靚正的我,偶爾也會以沙律代替炒雜菜,或做燉菜也是節省時間不錯的選擇。

總結我這一年煮飯的「心得」,不知不覺定下了一個準則,就是「快、靚、正」。其實這些所謂「心得」,實際上是心裏浮現出很多偷懶的想法。「怎樣能用最短的時間做出一頓美味的晚餐?」正是我的思考日常。

Leave a Reply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