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物質營養

非物質營養

香港小朋友,自小就活在物質豐富的環境裡,想要什麼,差不多都即時可被滿足。

但往往,他們大部份只是獲得豐富的物質,而家長們也一般只懂為子女供給過剩的物質。

至於其他非物質的養份,因家長的忙碌、疏忽、而孩子們亦也許不懂要求,供應者就無從發現與提供,日積月累使子女的非物質養份缺失,有機會讓孩子們帶著不足或遺憾而成長呢。

其實成長路漫長,大家各有際遇因緣,也難一路暢順,家長們總有自已一套身教心得,基於本身經驗或知識,只要稍整理,便可掌握如何為小孩子培訓,給他們人生值得珍惜的非物質文化栽培了。
除了飲食營養,最重要的養份,就是時間!充足的陪伴,才能讓孩子有機會觀察家長,學習他們的身教,並且有時間培養雙方的感情,和更多機會向對方練習使用愛的對待。

讚美的力量也絕對驚人,小孩子就算未能理性分辨善惡,但只要做的事常獲得長輩的嘉許,自然就愛做更多次數了,而熟能生巧,好習慣就這樣養成了。

相反地,如果只獲責備,誰願意再做呢,那麼缺乏練習,更不可能做得成功了!

這裡或者舉個親身經歷,給大家參考:本人兄姊較年長又有小聰明,所以日常會覺得我這妹妹,比他們又慢又死板,實在差遠了,所以一般較冷落我。

可是,有一天,他們還是想表達對妹妹的愛,所以送了一個獎杯給我,這個禮物雖然也非貴重,但它的非物質意義卻很大啊,因為它代表不再認為我的特性不及兄姊,反而是告訴我,我的獨特之處是獲得欣賞的 … 所以我只要繼續做好我的能力範圍,我也是值得獎勵的,是不是很鼓舞呢?

希望現代的家長教師,也會反思,兒童的教育是只以一種標準衡量比較,還是應該以個別小朋友的能力和特質來栽培,才可說是更正確和更有效呢?
Vicky Lau
18.10.2020

發表者:missvickylau

天生好奇好學、諸事八卦、捐窿捐隙、從平凡中發掘樂趣、信仰慈悲,偶像是德蘭修女、證嚴法師等人間神聖,願望世界和平,人人安樂!

有一則關於 非物質營養 的留言

Leave a Reply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