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巧樂言有一個小妹妹準備入讀幼稚園。最近和太太討論幼稚園教育的看法。說事實,出邊有一個大氣候,幼稚園就是為入讀小學鋪路,想請教各位家長,對happy school 或重視操寫的幼稚園的看法怎樣?還考慮那些有一條龍的小學嗎?若然,將來面對其他幼稚園的優勢,大家用什麼心情面對?
對「贏咗起跑線」這種文化,又有什麼看法?
大家如果可以,歡迎互相分享一下。
西方研究:遊戲勝於讀寫學習
全世界最早開辦幼稚園的德國,在1970年代曾經將其幼稚園轉變為認知學習的場所。但後來研究發現遊戲為本的幼稚園學生在10歲時,閱讀、數學、社交及情緒適應能力都優於認知為本的幼稚園學生。德國在交了學費後,幼兒教育便回歸寓遊戲於學習。
美國在1960年代亦有一項追蹤研究,由孩童3至4歲到23歲成年為止。這一批為數68人的低下階層兒童,隨機派入訓練讀寫的直接學習組,及其他兩個遊戲為主的組別;所有孩童智商介乎78至105之間。結果是直接學習組有34%人曾犯重罪被捕,其餘兩組只有9%;27%曾被停職,其餘兩組沒有;直接學習組沒有結婚及與配偶同住紀錄,而其餘兩組是31%。
西方國家如芬蘭、德國及美國經驗和研究均指出,「寓遊戲於學習」勝於讀寫、培養認知能力的文法學校方式。更有啟示的,德國有研究證實孩童遲入小學一年,7歲而非一般的6歲,其後的教育成就有顯著好處。所以研究員的論文便以「早起的鳥兒有蟲吃?」為題,質疑過早接受傳統文法學校教育的需要。
總結一句:西方研究的結論是肯定學前教育應玩耍而非讀寫的正規學習。
這篇文章載於今日明報。
王卓祺:贏在起跑線——西方文化開始有點不對頭嗎?
https://news.mingpao.com/pns/dailynews/web_tc/article/20180525/s00012/1527186092294
2018年5月25日 星期五
王卓祺